Jiangsu STU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過去,要進行地鐵工程機電安裝施工,工人需要去現場放線、測量,往往誤差大,數據不準確。如今,通過BIM技術的運用,三維激光掃描儀、機器人等輔助工具就可以實現測量出的數據精度更高、更準確。
上周六,第二屆全國BIM學術會議在穗舉行,百余名專家來到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廣州地鐵四號線南延段廣隆站設備安裝現場,觀摩BIM技術應用。利用BIM技術,四號線南延段軌行區(qū)全專業(yè)建模耗時從30天縮短至3天,極大提高了區(qū)間建模的效率。
“給排水卡箍連接管件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密封橡膠圈、卡箍和鎖緊螺栓?!鼻疤煜挛?,在廣州地鐵四號線南延段廣隆站BIM展示區(qū),通過可視化短片可以直觀看到BIM技術運用。通過與傳統(tǒng)施工相比,運用BIM技術,使二維圖紙轉化為三維模型,能夠一目了然看到管線的位置和走向,提供預留孔洞報告,對管線進行綜合優(yōu)化,調整管線的走向和長度,有效地避免了返工情況的發(fā)生,確保進度和質量;同時可以模擬施工,虛擬建造,優(yōu)化各道工序,提高項目進度的整體把控。
通過三維激光掃描測量,隧道內點云數據采集,現場掃描原始點云數據圖,點云數據處理完成效果圖,B IM建模效果圖。由程序實現模型的自動生成,利用這項技術,四號線南延段軌行區(qū)全專業(yè)建模耗時從30天縮短至3天,極大提高了區(qū)間建模的效率。在V R技術三維設計展示區(qū),參觀者戴起V R眼鏡,現場工地立即變身已建成的站臺效果圖,這相當于施工前預演。
同時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實現了智能化,系統(tǒng)建立安全管理處理流程,現場人員發(fā)現安全問題后,將現場問題拍照或描述后通過手機app或者電腦上傳到系統(tǒng),系統(tǒng)自動發(fā)送通知給相關管理人員,進行逐級處理并返回審批建議,提高安全問題的處理速度。并可通過無人安全巡視機,對行車走向進行遠程監(jiān)制,有效地對安全管理進行預控。
專家們表示,十二局在廣州地鐵的BIM技術應用不但減少了工程的返工、降低建造成本、縮短了工期,而且提升了工程質量和工藝水平,實現了綠色環(huán)保。